恐慌症的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與治療?醫師圖文完整解說

恐慌症的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與治療?醫師圖文完整解說

四月 19, 2019
medpartner

恐慌症其實是焦慮症的一種,患有恐慌症的個案,可能會在看似沒有特殊原因,旁人覺得毫無異樣的狀況下,突然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和排山倒海般的恐懼,有些人甚至會描述「像是心臟病發作」、「完全喘不過氣」這類的感受,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發作完畢,但恐慌症個案常會持續擔心下一次的發作,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每個人都經歷過各種焦慮恐慌的感受,這是面對壓力或危險的狀況下,非常自然的反應。但對恐慌症的個案來說,這些巨大強烈的感受,卻是難以預期的。在旁人看來,這個人的表現就會顯得「奇怪」,有些人會因此被貼上標籤,覺得這個人在演哪齣?但其實對於恐慌症的個案而言,這些感受都非常真實。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恐慌症,MedPartner 團隊將用這篇圖文,讓大家更完整認識恐慌症的可能成因、常見症狀,以及預防和治療的方式,希望無論是恐慌症的個案本身,或者是家屬與社會,都能對這個精神困擾有更多的瞭解與同理。

 

恐慌症的成因是什麼?

恐慌症的明確成因,目前還沒有完全確定,但多數專家會認為這和壓力、遺傳、童年的創傷經驗、個人的個性與體質、社會心理…等因素有關,近年來也有更多研究,認為和腦內傳導物質有關。

在臨床上的經驗,我們可觀察到,有些個案有家族遺傳、兒時曾經遭受到家暴、曾經遭遇過嚴重的家庭或者是職場、社交上的創傷…等等。

根據相關的統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恐慌症,發生率大約是男性的 2 倍左右,但實際上真是這樣嗎?其實也有專家有不同意見,這也可能是因為社會上的性別刻板印象,讓男性比較不願意因為精神狀況去求診,因此發生率被低估了。另外恐慌症多數在成年早期,也就是 20 歲左右出現,平均發病年齡大概在 25 歲左右。

以上的資料,目前都在統計以及臨床觀察的層次,實際上恐慌症的「明確成因」,是尚未被確定的。上述的資訊,重點在於讓大家有個概念,但別把這些當作標籤,貼在自己或別人的身上喔。舉個例子,並不是每個童年受暴的孩子都會產生恐慌症,實際產生恐慌症的人,也未必一定有上述的經驗。

 

恐慌症有哪些症狀?

在生理上來看,恐慌症可能是因為大腦的杏仁核受到恐懼的刺激,使得全身的交感神經興奮,造成了一連串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可以被分為「生理症狀」,以及「心理症狀」兩個面向。

在生理上,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症狀,主要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有關:

  • 心悸、心臟怦怦跳或心跳加快
  • 出汗
  • 發抖或顫慄
  • 呼吸短促或喘不過氣的感覺
  • 喉嚨有哽塞感
  • 胸痛或不適
  • 噁心或腹部不適
  • 感覺頭暈、步態不穩、頭昏沉(或快要暈倒)
  • 冷顫或發熱的感覺(chills or hot flushes)
  • 感覺異常(Parethesias),例如麻木或刺痛感

在心理上,患者可能感受到:

  • 失去現實感(de-realization,不真實的感覺)或失去自我感(de-personalization,自己心智和身體脫離的感覺)
  • 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going crazy)
  • 害怕即將死去

通常恐慌症會在很短的時間,通常在 10 分鐘內,就達到症狀的高峰,而且會合併多種生理症狀和心理症狀同時發作。發作的時間通常維持幾分鐘到半小時。

對於恐慌症個案而言,最痛苦的,可能是發作「無法預期」這件事。你可以試想,假設自己在上課、上班、逛街、約會…等狀況下,突然經歷上面的這些症狀,會是什麼狀況?因此許多恐慌症的個案,會因此不敢出門、不敢一個人獨處,因此在工作與正常人際關係上都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是旁人很難理解的部分。

介紹恐慌症的症狀,不是希望你自行診斷,因為實際的診斷需要醫師進行完整的病史詢問以及檢查。因為不止恐慌症會出現「恐慌發作」的情形,其他精神疾病像是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又稱雙極性情感疾患,bipolar disorder)…等,也都可能產生類似的症狀。我們最希望的,是大家在了解這些症狀後,能對恐慌症的個案有更多一分的同理與關懷。

 

恐慌症該如何治療與預防?

恐慌症在治療上,常見的有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者是藥物結合認知行為治療,有時也會使用其他的輔助治療。在治療的選擇上,必須由醫師完整評估個案的過去病史,還有生理、心理狀況,在完整的溝通下做出決定。

 

恐慌症的認知行為治療

目前心理治療上,常見使用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認知行為治療主要在指導個案,在恐慌症發作的時候,用和以往不同的方式思考、行為、反應,來面對恐慌症。因為恐慌症發作時,個案可能在大腦裡出現一個「錯誤的認知」,基於這個認知產生了「不適切的行為」,只要改變了這些認知與行為,對於恐慌症就能有所改善。

舉個例子,心理治療師可以協助個案「辨識」恐慌症出現的第一個想法與感受,進而改變個案的行爲和反應。例如心理治療師可以給個案一些指示,告訴你:「即使你的感覺和恐慌症狀很嚇人,但這些症狀都不會真的傷害你,也不會傷害到別人。」或者「不要想像有什麼壞事可能會發生,這只會惡化你的症狀。」又或提醒個案,如果發現自己在自問「萬一怎樣….會不會怎樣…」的時候,可以立刻回答自己「那又怎麼樣?」

在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中,心理治療師也可能同時指導個案肌肉放鬆的技巧,或進行一些腹式呼吸訓練。總結來說,只要能夠有效改變自己思考、行為、應對的方式,對於恐慌症的控制,就能夠有所幫助。

 

恐慌症的藥物治療

醫師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以及背景的生理條件,來決定使用不同種類的藥物,用以治療恐慌症。目前常見的藥物包含:

  •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
  • 正腎上腺素與血清回收抑制劑(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SNRI)
  •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TCA)
  • 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 BZD)

每一種藥物各自的作用與副作用,醫師會需要綜合評估安全性、有效性…等理由,有時也必須花一段時間調整藥物,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醫療人員會很需要個案以及家屬盡力配合治療,如果有任何副作用或感到不適的狀況,應該要和醫師好好溝通,不要自行停藥或調整藥物喔。

另外有些作法,像是音樂療法、芳香精油療法、按摩、針灸、瑜伽…等,都是曾經被提到可能可以緩解焦慮的方式,但是目前在療效上的證據還不夠明確。但在價格合理,也安全的狀況下,醫師們並不會反對尋求替代療法。腹式呼吸是一種很不錯的放鬆技巧,可以讓個案「專注於呼吸」這件事情上,當你專注於呼吸,就比較不會在大腦裡怪罪自己,或者是增加自己的壓力,避免陷入「焦慮→恐慌→害怕→更焦慮」的惡性循環中。

現在有很多的方式,都可以對恐慌症個案產生幫助,所以千萬不要放棄!除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以外,醫療人員也希望個案可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有助於戰勝恐慌,例如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多和你信任的親朋好友接觸互動…等,都是很意義的作法喔。

 

我們該如何面對恐慌症

恐慌症是一個不少見的精神困擾,對於個案本身、家屬與親友,還有整體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共同面對這些問題。

對恐慌症的個案本身來說,因為症狀影響到工作與生活,必然是很痛苦、難過的過程。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孤獨,也不是你的錯誤,只要向專業的醫療人員求助,這些症狀多數都能被控制,也有很好的機會可以重返校園或工作。

對恐慌症的家屬或親友來說,這些看起來很嚴重的症狀,不只會嚇到個案本身,也會嚇到身邊的人。只要了解這個疾病,給予個案更好的家庭支持、心理支持,對於個案來說絕對是有利的。有時醫療人員也會推薦「家族治療」,因為親密的人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只要其中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產生正向改變,也有機會正向影響其他的人。

對整個社會來說,因為恐慌症的患者發病的年齡通常在成年的前後,如果因此就沒辦法繼續求學與工作,對社會是很大的損失。有時恐慌症的患者會因為不清楚自己的真正問題,因此到處因為頭痛、心悸…等症狀求診,如果沒能抓到病因,這也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這有賴所有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們一起努力,除了生理的問題外,也多關注個案的心理狀況,我們也期待社會不要對有精神困擾的朋友們貼上標籤、將他們污名化,營造更友善的環境,才是對整體社會最好的做法。

在高壓的社會中,遭遇各種精神困擾的朋友,其實比你我想像得還多。只要有更多同理、包容與支持,不只是對別人好,也是在對我們自己好。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還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也請加入我們的訂閱計劃,跟我們一起用正確知識幫助更多人吧!

 

引用文獻列表

  1. UpToDate: Panic disorder in adults: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urse,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2. NIMH: Panic Disorder
  3. NHS: Panic Disorder
  4. Mayo Clinic: Panic Disorder
  5.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八期:現今恐慌症的診斷及治療

🚀行動支持專業的醫療團隊🚀

這篇文章是由 3957 位熱心網友訂閱集資支持,由多位專家與設計師共同完成。在錯誤資訊瘋傳的年代,台灣更需要一個不帶商業置入,堅持實證醫學的醫療新媒體。如果你也認同這個理念,請一起行動 加入我們吧!

與超過 100000 人一起加入 Line@ 聊天機器人,即時查詢食品營養成分、藥品資訊以及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的文章!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Posted Under 常見疾病與症狀 精神疾病 Tagged 恐慌症 焦慮症 精神疾病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美的好朋友https://www.medpartner.club,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臨時突發狀況! 讓上班族最頭大

勞動部表示,「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投票日」、「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投票日」及「公民投票日」為《勞動基準法》第37條第1項所定應放假之日,所以雇主如在不妨礙勞工投票的前提下,徵得勞工同意於該日出勤,出勤工作之時間,應加倍發給工資。(圖/資料照片)

指派新任務?臨時被調班? 不可預測讓人壓力大 

年中剛過,正是許多畢業新鮮人投入職場或是轉職者進入新公司的適應期,除了適應公司文化、展開新的人際互動關係的壓力,業務上的壓力更是如影隨形,壓力雖是生活中必然發生,但是什麼事項讓上班族最感壓力?根據美國求職網站「CareerCast」2016年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上班族表示自己工作壓力大,「工作中的不可預測性」為最大壓力源!

工作壓力源太多 工作族哀嚎壓力大

該調查以2016年一月瀏覽CareerCast網頁的834位訪客為對象,詢問其性別、年齡、職業別與工作壓力原因等狀況,結果發現,26%員工表示工作中起伏不定的事件(包含被指派新任務、公司重要事件無預警改變、突然被換到非預期的工作班次)是引發焦慮的主因。

與不可預測性排名相當的壓力源還包含工作環境(佔21%)及截止期限(佔20%)。僅7%員工表示長時間工作為壓力源之一,不到5%員工認為升遷與旅遊機會為壓力因素。另項由美國提供員工援助計畫公司「ComPsych」以超過2000名受試者為對象的調查則發現,近1/3員工表示「主管不明確的期待」為主要壓力源,其他壓力源包含:同事或部門間的衝突、擔心工作量增加或未來有更艱難的工作,及對雇主的穩定性感到不確定。

壓力型疾病頻出 讓全身都是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詹佳真主治醫師指出,當遇到不確定、具威脅的事件,人們會自動化想到最壞的狀況(被炒魷魚、被上司斥喝等),此時身體壓力反應系統會被活化,造成呼吸加速、腸胃蠕動等影響,因而無法客觀做出適當判斷。

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可能出現胸部有壓迫感、頭痛、肩頸痠痛、失眠、焦慮、失去信心、否定自己等症狀,被誤以為其他疾病,注意力轉移到身體的不安全上,更無法有效解決過度壓力所帶來的影響。詹佳真提醒,若症狀出現超過兩周以上,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因為失眠或其他身心症狀而引發憂鬱症、躁鬱症等疾病。

主管「不明確期待」 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上述研究發現,工作中的不可預測性、主管不明確的期待是最大壓力源。在職場上學會一套壓力檢視與管理方式,將終生受用。不確定性往往考驗我們的應變能力與處事彈性,因此在平日需要多累積知識訊息,能力越強者,較容易找到解決方案,處事的應變力與彈性也越高。

身為同事則可以做些許即時的工作分擔,關心他需要哪些資源,可以邀請其一起用餐、逛街或唱歌等活動,在互動過程中多了解對方的情況與想法,才能適當給予協助。當發現同事的狀況超出自己的協助範圍,不妨陪同尋求其他協助,甚至就診。

心理影響生理 讓自己有更多舒壓管道

葉雅馨表示,與一、兩個月前比較,若發現身旁同事常常出現一副苦瓜臉、不開心的表情、發呆、出神、無故落淚、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不斷請假,身為主管可以與他討論,關心其工作量是否超出負荷,或了解遇到哪些困難,給予工作上適當的調整與安排。

當出現想逃避工作、任何事都使不上力、做什麼事都不對勁,或生病、感冒不易痊癒等現象,首先需要檢視壓力源:列出時間工作表,排定事件的先後次序,整理出哪些事可以暫時擱置,哪些任務需要優先執行。其次,平日即應建立人際關係上的支持系統,包含上司、同輩的工作夥伴,或生活中給予心理支持的親友。與非工作夥伴的親友傾訴心情,反而更能達到情緒紓解效果,幫助自己回到原本工作崗位,繼續努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睡眠檢查在家做! 陽明首創無線睡眠記錄儀

睡眠檢查在家做! 陽明首創無線睡眠記錄儀

未來睡眠檢查在家可以進行!陽明大學領先全球,首創「全無線貼片式多頻道睡眠生理記錄儀」雛形機,只要在全身貼上5個貼片,即可透過無線方式記錄多重生理訊號,預計最快2年內,民眾就能在家進行睡眠檢查。

傳統睡眠紀錄儀器 使用方式限制多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有失眠問題。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博昭指出,引起失眠的因素眾多,利用睡眠檢查可以找出原因;不過,傳統睡眠紀錄儀器使用方法複雜,需要再全身上下黏貼17條以上的線路,才能同步收集人體多項生理訊號,患者也必須到醫院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難以反映真實的睡眠情況。

改良傳輸方式 無線記錄生理訊號

為改善傳統睡眠紀錄儀器的使用限制,歷時10年時間,郭博昭教授研發「神農無線傳輸」技術,開發出「全無線貼片式多頻道睡眠生理記錄儀」雛形機,生理訊號感測器僅有積木大小,只要黏貼於患者身上5個特定部位,即可透過無線方式記錄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電波、呼吸、運動等生理訊號,最多一次能有高達10個點同步傳輸。

睡眠檢查 最快2年可在家做

郭博昭教授表示,目前無線睡眠記錄儀仍需搭配睡眠檢查室使用,且需仰賴專業人員判讀,未來期望導入人工智慧將判讀自動化,預計2至3年內,民眾就有機會在家進行睡眠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病從口入!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從齒開始

病從口入!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從齒開始

當口腔不健康「病從口入」時,可能會影響到全身的健康,如牙周病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會增加中風、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從「齒」開始做好臥床者的口腔照護,讓病友有一口好牙,吃好睡好且避免病從口入,就能增進臥床者的生活品質。因此,繼民國105年臺南市政府結合臺南市牙醫師公會,由王俊凱醫師提供到宅牙醫服務(至今共有59人次)之後,成大醫院也從今(106)年5月起,由口腔醫學部與居家護理所合作,開始提供居家護理個案到宅牙醫服務。

牙醫也有到宅服務

健保於101年開始將到宅牙醫服務納入給付範圍,符合此計畫之特定身心障礙類別病友,包含「失能老人長照補助辦法」之補助對象,且病友須清醒時之50%以上活動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行動困難無法自行至醫療院所就醫,若有牙科醫療需求,可向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出申請。

成大醫院居家護理個案可透過居家護理師轉介至特殊需求者牙科示範中心,由醫院提出申請,經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審核通過後,安排牙醫師前往家中訪視、評估是否適合於家中診治,再安排後續之到宅牙醫服務,或建議至牙科醫療院所診治。

每天至少1次檢查口腔狀況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特殊需求者牙科示範中心主任許修銘醫師表示,在日常照護臥床者時,每天至少1次使用手電筒檢查病人口腔狀況,如有牙齒動搖、潰瘍、牙齦出血或腫脹等異常狀況,就應尋求醫護人員進一步檢查,甚至到宅牙醫服務。

平時儘量採坐姿

為避免因口水聚積在喉嚨而引起嗆咳,應儘量採坐姿;若無法久坐,則需將床背升起至少呈30度角,並讓病友側臥。而照護者在餐後及睡前使用牙刷、牙線與牙間刷清潔完牙齒之後,可再用口腔海綿棒依序沾漱口水與口腔保濕凝膠,清潔病友口腔黏膜及舌頭等軟組織。

做好口腔照護 預防疾病發生

許修銘醫師提醒,臥床者不論是否經口進食,都要做好居家口腔照護,以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也能因而減少病友及家屬外出就醫的舟車勞頓之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異常掉髮迷思多 看錯科當心沒髮度

異常掉髮迷思多 看錯科當心沒髮度

你知道自己掉髮的原因是什麼嗎?千萬別病急亂投醫,反而延誤治療黃金期。頭皮專科醫師發現,掉髮困擾不再是有年紀者的專利,因為掉髮就醫的年齡層有大幅降低的情形;其實,掉髮原因很多,有不少年輕人就是因為熬夜睡不好,進而導致生理性掉髮,必須要早睡早起才能獲得改善。

 

掉髮原因很多 遺傳性掉髮主要是雄性禿與圓禿

中心綜合醫院頭皮門診醫師張祺璋表示,掉髮原因很多,遺傳性掉髮主要是雄性禿與圓禿,有些女性會在月經後掉髮是因為荷爾蒙引起,或生產後而有缺鐵性掉髮,甲狀腺病人與洗腎病人也容易掉髮,或是因為久病、重病出現營養問題而掉髮,以及偏食或長期吃止痛藥、降血壓藥、憂鬱症藥物,都可能造成掉髮,壓力也會造成掉髮,維他命不足、食物吸收不好、減肥等都是原因。

 

熬夜、吃太油、老化、荷爾蒙 都會引起掉髮

還有熬夜、精神不好,或是年紀老了也會有生理性掉髮,張祺璋醫師進一步指出,年輕人多是因為熬夜、食物吃得太油引起,老人則是因為退化。至於男性因為荷爾蒙引起的雄性禿,並不是疾病;而女性因為荷爾蒙引起的雄性禿,則是因為有多囊性卵巢、腎上腺腫瘤或卵巢異常等疾病,而且除了頭髮減少,還會有月經異常、體毛多、油脂分泌旺且肥胖等現象。

 

掉髮、生髮迷思多 最常見就是更換洗髮精

那麼,民眾往往會有哪些掉髮或生髮的迷思?張祺璋醫師舉例,最常見的迷思就是發現掉髮時就去換洗髮精,這是錯誤的方式,因為這不但沒有意義也沒有療效;有可能只是生理性掉髮,只是因為鼻塞睡不好而使得頭髮掉得多,即使不換洗髮精都會好,也有人以為掉髮都是雄性禿,事實上有很多疾病與狀況會造成掉髮。

 

異常性掉髮 要找對醫生看對科對症下藥

甚至有很多年輕人因為過度染湯髮,而會異常掉髮,張祺璋醫師強調,當出現異常掉髮時,應該要找專門看頭皮的醫生判斷是什麼原因,針對原因對症下藥,不是買生髮藥就可以解決;此外,目前針對雄性禿後腦勺頭頂掉髮,還可以使用雷射來改善,低能量雷射可以幫忙活化毛囊,對於大量掉髮可藉此刺激毛囊幫忙輔助生髮。

 

預防生理性掉髮 早睡早起均衡營養

至於該如何保養頭皮,預防掉髮呢?張祺璋醫師建議,對於生理性掉髮,就要避免熬夜,因為晚睡會使頭皮發炎出油多,頭髮就會長不好和掉髮,所以就應該早睡早起,而且要正常洗頭按摩頭皮,以及要少吃重口味高油高糖食物,因為高糖食物會影響男性荷爾蒙的活性並使之活躍,也就容易使頭皮出油引起雄性禿。在營養方面要注意均衡,並且不可忽略含鐵與鋅食物的攝取;此外,可多喝豆漿,由於豆漿含有硫元素,對頭髮也有好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得了這種病 12種病也可能找上你

得了這種病 12種病也可能找上你

你有肥胖問題嗎?國外研究發現,肥胖會增加1成死亡率,若是病態性肥胖,更可能少活10年以上。醫師強調,肥胖是萬病之源,包括三高、骨鬆、痛風、不孕症等,甚至癌症風險都高於一般人。

 

800萬國人肥胖 男多於女

新光醫院代謝管理暨減重手術中心主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躍霖指出,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調查顯示,成年男性達51%、女性也超過36%,國人肥胖人口數高達800萬人,其中超過10多萬人BMI大於35,為重度及病態型肥胖患者。

 

病態肥胖壽命減少10年

方躍霖主任表示,根據醫學研究發現,肥胖者死亡率提升10%,屬於BMI大於35的病態性肥胖,壽命減少10年以上,究其原因與種種代謝性疾病大有關係,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痛風、膽結石、不孕症、癌症。

 

減重手術治療病態型肥胖

方躍霖主任強調,目前臨床指引,病態型肥胖患者建議使用減重手術治療,可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且較低的復胖機會,該院代謝管理暨減重手術中心,透過健檢代謝管理門診、睡眠中心、醫學美容,以及微創減重手術等跨團隊照護醫療,幫助民眾遠離肥胖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桃園市復健服務聯盟 老幼皆為守護對象

衛生局強化指導,照顧者或被照顧者自主復健之知能,讓復健零時差。

長照十年2.0已於106年1月1日正式上路,除服務項目增加,服務對象也擴大適用,其中復健服務更是重要的服務項目之一,民眾從年幼到年長者都可能有復健服務的需求,為提供本市民眾適切之服務,衛生局除提供社區、到宅復健之整合性服務外,並強化指導照顧者或被照顧者自主復健之知能,讓復健零時差。

衛生局說明,居家復健服務除提供復健治療、輔具使用評估及訓練,並指導家屬在家幫助患者復健技巧,免除至醫療院所之交通、掛號的時間成本,更可以與醫師、治療師依個案需求一同討論規劃復健療程,使獨居、交通不便或行動不便之失能民眾在家就能得到資源,不用奔波往返醫療院所。

衛生局強化指導,照顧者或被照顧者自主復健之知能,讓復健零時差。

另外,社區復健服務及兒童早期療育復健服務則於復健醫療資源較少之區域設立復健據點,提供醫師評估、中醫師及治療師復健服務,以上服務皆以提高民眾生活機能,減輕照顧者負擔,進而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

18日記者會,特邀請服務單位治療師與會說明復健服務之重要性,並宣導正確復健觀念及照顧技巧,提升照顧者之照顧知能,衛生局人員也藉由宣導短劇方式,介紹各種復健服務,各服務宛如影片中之英雄,以守護市民健康延緩民眾失能為宗旨。

衛生局說明,輔具使用評估及訓練,並指導家屬在家幫助患者復健技巧。

經由市府團隊提供之社區式及居家式長照服務深入民眾生活,讓民眾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所需服務。

衛生局說明,輔具使用評估及訓練,並指導家屬在家幫助患者復健技巧。

 

相關服務訊息,可撥打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期照護科專線(03)3321328或桃園市長期照護全球資訊網http://dph.tycg.gov.tw/care/ 查閱相關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從戲劇中找到情緒宣洩的出口 精神醫療「心」特色

雖然不是演員但每週演戲 彰醫 ﹕ 讓精障友找到宣洩情緒出口

雖然不是演員,但他們每週演戲!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醫學部為讓精神病友從戲劇中宣洩情緒,講出內心的話,每週演出心理劇,到了5月19日的演出已經9周年了。更難得的是,從中學習同理心,提升覺察度,治療自己,甚至為他們掙得每季一次的慶生會,大啖牛排及火鍋。

彰醫精神醫學部是彰化縣最大的精神科醫療院所,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也辦理各種復健團體及心理治療課程,其中,每週演出一次的心理劇已成為精神醫學部最大的「特色」,時間一到,學員們抱著期待的眼神,魚貫進入韻律教室,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展開雙臂歡迎他們,學員藉由行動方法暖身後,爭取擔任主角的機會。

職能治療師蔡雨芊表示,彰化醫院心理劇團體從民國97年開始帶領,病友大多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很多病友演出了自己的故事,在平時從不說出他們內心的痛,但在溫暖、支持情緒的氛圍下,卻能說出爸爸離開人世或奶奶重病他無法探望的往事,釋放出壓抑多時的情緒,逐次提升了每個人的覺察度,出院後,有些人投入職場、有些重回溫暖家庭,有些人則能繼續在復健工作場域努力工作,顯見心理劇治療的成效。

病友「阿德」說,他住日間病房,每天來報到,最喜歡演心理劇,因為可以把自己內心的話對別人說,也能聽到別人的秘密,好像是交換東西的感覺,讓他很興奮。病友「小惠」表示,每週演心理劇,讓過去害怕與人接觸的她,現在變得喜歡跟別人說她的想法,也喜歡聽別人的故事。

精神醫學部部長丁碩彥指出,他以前在台大醫院當醫師時,就帶過精神病友演心理劇,這是一種團體治療,由暖身、演出、分享的過程,讓主角對自身所處的情境、社會脈絡及自己的角色、他人的內心世界有更多的看見,在彰化醫院實施的成果非常好,幫助了很多精神病友。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只要2星期不運動 新陳代謝就開始衰退

許多人都聽過,「人要活,就要動」這句話,如果一個人不運動,很容易就會得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英國一項研究更發現,只要短短14天、2星期不運動,身體新陳代謝就會改變,慢性病、早死風險也會攀升。

14天不運動 慢性病、早死風險會上升

英國利物浦大學學者丹‧加斯伯特森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於2017「歐洲肥胖醫學會」學術研討會(European Congress on Obesity)發表上述研究成果。

目前醫學指引多半建議,18歲到64歲成年人一星期至少要做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激烈運動。不過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報告,國內職場員工當中,運動量不足比率占約5成2。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指出,在美國,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運動量達到標準。

研究團隊招募28名健康成年人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平均年齡25歲,身體質量指數(BMI)平均25,他們平常也都有運動習慣,一天平均走路10000步。

在研究14天期間,研究人員請這些民眾減少80%走路步數,一天只走約1500步,所有人在研究前後,都接受了健康檢查,也都配戴活動紀錄器,這樣研究人員就能了解他們的運動狀況。不只如此,研究人員也請這些人紀錄平常飲食內容,以釐清身體狀況改變是運動引起,或是飲食造成。

運動量大減 腹部脂肪就會遽增

經過14天後,研究人員發現,只要不運動14天,骨骼肌質量就會下降,整體瘦肉質量減少0.36公斤,腿部瘦肉質量平均也減少0.21公斤。此外,參與研究者的體脂肪量也有所增加,且多數集中於腹部。而腹部脂肪大量增加,更是慢性病重要風險因子,一旦腹部脂肪大增,慢性病風險會急速上升,早死機率也會增加。

由此可知,維持運動習慣有多重要,當一個人持續不運動,就可能產生嚴重後果,身體也會日漸敗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小心! 高雄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

小心! 高雄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

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一名高雄市50歲男性,5月11日開始出現肢體無力、發燒及解尿困難至醫院就醫,5月16日症狀惡化併意識改變轉醫學中心收治、5月18日通報,並於5月22日經檢驗確認為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目前個案意識恢復住院治療中。

 

研判感染地為工作地附近

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位調查,該個案無相關疫苗接種史近期亦無旅遊史,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湖內區)及工作地(路竹區汽車零件工廠)為主,個案工作地附近有2處豬舍,研判感染地可能為工作地附近。衛生單位已前往高風險環境周邊進行懸掛捕蟲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附近民眾之衛教宣導。

 

日本腦炎流行季在5~10月

台灣日本腦炎流行季集中在每年5~10月,6~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2012~2016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32、16、18、30及23例。

 

接種疫苗是預防最有效方法

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滿15個月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種之嬰幼兒,照顧者應儘速帶往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避免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成人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皆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

 

穿長袖衣褲 用防蚊藥劑避免叮咬

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