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警訊!高風險族群必學的自我檢查技巧

口腔黏膜病變是台灣常見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數千人因口腔癌失去寶貴生命。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許多未被及時發現的早期病變案例。

高風險族群包括長期吸菸、嚼食檳榔者,以及有家族病史的民眾。這些族群的口腔黏膜細胞長期受到刺激,容易產生異常變化。臨床研究顯示,定期檢查可降低晚期確診機率達40%以上。

專業醫師建議採用『望、觸、比』三步驟自我檢查法。首先面對鏡子觀察唇周色澤是否均勻,接著用手指輕觸口腔各部位,感受是否有異常硬塊或粗糙面。最後比較左右對稱部位,留意任何不對稱變化。

醫療機構提供的口腔篩檢服務,運用特殊染色劑與照明設備,能更精準辨識早期病變。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免費檢查,民眾可多加利用。

日常保養同樣重要。避免過熱飲食刺激黏膜,保持充足水分攝取,選擇軟毛牙刷清潔,都是保護口腔健康的基礎。特別提醒出現超過兩週未癒合的潰瘍、不明原因出血或麻木感,應立即就醫檢查。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忽略口腔檢查,但早期發現的治癒率可達90%以上。建立每月自我檢查習慣,配合專業醫療評估,才能有效守護健康。別讓一時的疏忽,成為終身的遺憾。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
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
牙齒診療醫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