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府智慧健康小站 三分鐘進行六項健康檢測

桃園市政大樓一樓設置「H2U健康ATM」智慧健康小站

桃園市政府與永齡健康基金會及永悅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桃園市政大樓一樓設置「H2U健康ATM」智慧健康小站。提供市民朋友洽公之餘,三分鐘內進行六項健康檢測,測量結果可以立即紙本輸出,數據也能連線存入市民卡、悠遊卡、一卡通,或下載「H2U LiFE APP」,將健康數據儲存於手機中。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透過永齡基金會合作的健康專家撰寫健康計劃,實現專家在口袋、健康帶著走的雲端智慧健康管理生活。

 

鄭文燦市長9日出席「H2U健康ATM」市府站啟用典禮。鄭市長表示,先前到台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參觀時,看見永齡基金會在大樓內設置的健康蔬食吧台與「H2U健康ATM」,他認為現在健康管理機器除了在企業大樓設置外,也可以設置在政府機關對市民或公務同仁也很有助益,讓使用者「健康帶著走,健康沒煩惱」。 旋即在參訪活動指示秘書處長顏子傑與永齡基金會商討合作可能性。

 

鄭市長致詞表示,「H2U健康ATM」市府站成立,便利市府員工及洽公市民朋友掌握健康狀況

 

鄭文燦說,「H2U健康ATM」結合桃園市民卡、H2U LiFE APP、測量血壓、體重、體溫、體態等六大功能,現場也提供捲尺量測腰圍,串聯雲端存取管理健康狀態。市民到府洽公可以隨時測量,結合桃園市民人手一卡的市民卡,逐步實踐桃園智慧醫療的願景。

 

「H2U健康ATM」Health To You,操作簡單一個人坐進去,每天測量長時間累積能觀察到個人健康變化,未來也不排除在桃園地區運動場、區公所、衛生所等地設置,讓市民朋友能夠養成預防習慣,檢測身體狀況等變化,達到疾病預防、個人健康管理。

 

鄭市長與出席來賓及市府團隊合影

 

永悅健康副總經理歐明喆表示,目前「H2U健康ATM」在全臺7-11、康是美共有100個據點,在桃園境內已有10個據點,市府站是第11個,也是與地方政府合作的第1個據點。透過機器測量累積監控健康數據,天天自我量測,追蹤個人健康數據,同時實現在地老化、在地健康管理。

 

歐明喆說,「H2U健康ATM」將台大癌症醫院醫療級經驗數據結合社區健康推廣服務;H2U LiFE APP集結國內眾多營養、運動、睡眠、紓壓等專家,針對不同的個人狀況,推薦與幫助使用者執行各項健康計劃管理。

 

桃園市府出席長官有市長鄭文燦、副市長游建華、秘書處處長顏子傑、經濟發展局局長郭裕信、資訊科技局局長陳崗熒、衛生局局長王文彥。永悅健康則由副總經理歐明喆率領團隊出席。

 

鄭市長試用「H2U健康ATM」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桃市府智慧健康小站 三分鐘進行六項健康檢測

藥師公會全聯會推藥事照護 協助患者建立正確用藥知識

藥師公會全聯會自民國99年起開始推動藥事照護業務,至今(108)年已屆滿10年,這期間點點滴滴累積了許多在地感動人心的故事。希望藉由「藥師節」這個對藥師別具意義的日子,讓大家透過影片的方式,更真實地呈現出藥師在全國各個角落默默為藥事照護民眾所做的努力,而藥師在長照體系中的功能與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隨著長期照顧的蓬勃發展,病人的照護已不再是透過單一專業即可負擔,更需要多種職類專業人員共同擬定適合病人的照護方案,而藥師即為其中一環。藥師公會必須強調的是,藥師不但是用藥管理的靈魂人物,更是病人與醫師之間的溝通橋樑。

 

此次藥師節會中特別邀請執行藥事照護的藥師,包括台北市蘇柏名、嘉義縣趙坤賢、雲林縣吳鴻年等藥師至現場做經驗分享。他們將帶來一些案例,其中一案例更顯示在接受藥事照護後,個案過量使用安眠藥、重複使用止痛藥等用藥狀況均有明顯降低、疾病獲得顯著控制等。

 

案例一:即使在大台北都會區,也存在著許多需要藥師進入關懷的角落。藥師蘇柏名這次訪視的是一位獨居老人吳奶奶,她因失能外出不便,時間長了即有久病厭世的情緒,而自我照護的知識也不足,身體一有不適,就隨意拿手邊的藥品服用。過去經常發生頭暈的狀況,才發現吳奶奶有缺鐵性貧血的情形,因此藥師建議醫師可開立鐵劑相關藥品予吳奶奶服用。經過藥師的持續追蹤,吳奶奶頭暈的現象已改善許多,且多了藥師的陪伴,吳奶奶也更加開朗。

 

案例二:雲林李女士,年約50歲,患有6種醫療問題。她的藥品儲存雜亂,同時使用多種管制藥類的止痛藥,曾經將醫師開立30天的安眠藥分3天服用完畢,也因行動不便而足不出戶,活動空間僅限於昏暗的小房間。106年因疾病控制不佳,經常就診,故在107年認識了藥師吳鴻年。她時常利用空檔時間訪視李女士,不但協助整合藥品,指導李女士正確的用藥習慣,也在李女士有特殊狀況時,積極聯繫醫師並陪李女士去看診。目前個案過量使用安眠藥已改善,從1天10顆,降為3顆,重複使用止痛藥3種,降為1種。

 

根據上述案例顯示,透過藥師的訪視,個案對於自身藥品的認識已明顯改善,學會配合醫囑使用藥品,更棒的是,疾病也逐漸得到穩定的控制。藥師在專業上除了協助解決病人目前的醫療問題,與其他醫療人員討論並溝通,也提醒病人正確服藥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在人性上,無價地精神支持與陪伴,更是對病人身心有莫大的幫助。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藥師公會全聯會推藥事照護 協助患者建立正確用藥知識

女童身高比同年齡少10公分 確診「克隆氏症」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盧芳廷醫師說明替言馨小妹妹收治經過。圖/記者鄧富珍攝

現年七歲的陳言馨小妹妹,從三歲開始反覆腹痛合併食慾差常嘔吐,四處求醫卻未見起色,身高比同年齡少10公分!所幸後來由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盧芳廷醫師收治,經膠囊內視鏡檢查終於確診為克隆氏症,施打生物制劑後終於改善腹痛問題,也在短短4個月內長高5.3公分,開心、順利的進入小學。

 

言馨小妹妹從三歲開始反覆腹痛合併食慾差常嘔吐,2015年起陸續在中部、北部多家醫學中心就診,當時診斷為紫斑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食道逆流,內視鏡檢查及病理切片都僅顯示胃腸道慢性發炎;期間經歷4次胃鏡檢查、2次大腸鏡檢查,治療期間仍時常因嚴重腹痛合併白血球過高而住院打抗生素治療,治療僅以類固醇搭配止痛藥使用,成效不佳。

 

言馨小妹妹(中)和媽媽(左)、盧芳廷醫師(右)。圖/記者鄧富珍攝

 

言馨小妹妹和媽媽回顧過去的畫面。圖/記者鄧富珍攝

 

盧芳廷醫師表示,她觀察到言馨身高體重遲滯不前時,便為她安排第5次胃鏡,發現有十二指腸及空腸潰瘍,因線性潰瘍疑似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於是去年6月,盧芳廷醫師安排膠囊內視鏡進一步檢查小腸病灶,終於發現十數處小腸潰瘍,綜合過去三年病史以及臨床表現,可確診為「克隆氏症」。

 

而治療「克隆氏症」以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及腸道營養為先,像言馨這樣的中重度病況的病患,將會加入生物製劑作為治療以期達到快速緩解和維持穩定,更可以停止使用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產生的副作用。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腸道狹窄或是膿瘍的部位。用藥治療後也需要定期進行內視鏡檢查確定腸道黏膜是否癒合改善。

 

終於找到病因的盧芳廷醫師,為了言馨的治療,針對小腸型克隆氏症向健保署申請重大傷病,並申請使用生物製劑。非常值得開心的是,2018年8月份開始用藥之後,腹痛幾乎消失,身高體重有顯著的進步,在用藥4個月後長高5.3公分,比她過去三年加起來還多,而且她不再因腹痛請假,能重新回到學校生活。

 

傳統式胃鏡儀器和膠囊內視鏡的比較。圖/記者鄧富珍攝

可吞式內視鏡膠囊。圖/記者鄧富珍攝

 

可吞式內視鏡膠囊,尺寸2.3公分長,長拍攝視角156度,每秒六張照片,適用於小腸黏膜病灶偵測。自2001年國外開始於兒童年齡層使用,至今已有10年以上使用經驗,使用時需配戴腰帶或是貼片,另外配戴接收器(利用RF 技術即時傳輸畫面)。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女童身高比同年齡少10公分 確診「克隆氏症」

女子暈眩長達三年 診斷知覺性頭暈

護理師退休的李小姐暈眩長達三年,四處找醫師都覺得沒有緩解, 輾轉找到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 張醫師診斷她罹患新分類疾病:「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 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簡稱PPPD), 施行歐美研究多年的新治療方法,李小姐終於緩解能正常生活。

 

曾擔任護理主管的李小姐具備相當醫療知識, 自己發生暈眩長達三年,四處求醫嘗試不同科別治療、 做過很多檢查,結果全都正常,服藥沒什麼效果, 甚至愈來愈不舒服。他描述二○一四年三月第一次眩暈,「 感覺站不住,跟著電視上顏色淺的景物晃動。」之後愈來愈嚴重,「 騎機車像開飛機騰雲駕霧;走路左右晃動,整個世界像地震, 只有躺著能稍稍免於不適。」沮喪到覺得人生無望。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詢問病史和檢查研判, 李小姐符合「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特徵, 張醫師搭配口服藥與每次三十分鐘以上復健運動,一個半月後, 李小姐腦部多年緊繃感已解除,還可以走出戶外,她說遇到貴人。

 

張滋圃醫師指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病人主要症狀有: 一、慢性頭暈持續逾三個月。頭重重、浮浮的、走路飄飄的, 精神不太好。二、頭暈感嚴重度隨當日生理或精神狀況起伏, 剛起床好一點,站立、走動或頭轉動會加重頭暈。三、最重要的是「 視性暈眩」,在超商、賣場最明顯,人群走動、貨品堆得多又高, 往往暈得更厲害。

 

張滋圃醫師表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 是國際眩暈醫學會於二○一四年發表, 經歐美國家頂尖學者多次開會討論後給予新定義、新名字, 正式推廣的新分類疾病,同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命名。PPPD在 不同科別可能會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腦神經衰弱、焦慮等, 這也是李小姐遭遇的情況。

 

張醫師赴美國進修一年加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眩暈研究團隊 ,接觸國際眩暈領域專家,瞭解如何更精準地定義「持續性姿勢– 知覺性頭暈」,以及確認診斷與治療的方法。他指出, 歐美多年研究顯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 跟大腦掌管頭暈的部位變得敏感有關, 往往來自一次內耳或腦部引發的嚴重眩暈症,即使後來痊癒, 病人腦神經卻已被誘發,對暈特別敏感,或因此對眩暈產生恐懼, 愈擔心眩暈愈容易感暈,陷入惡性循環。

 

張醫師表示,正確診斷讓病人了解致病原因解除疑慮, 好轉機會就很大。他強調,「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 雖易發生在焦慮病人,國際眩暈學會確立為「功能性障礙疾病」, 不是「精神疾病」。新治療不只給鎮定效果的抗焦慮藥物,而是給增 加腦部血清素藥物。研究顯示,三到六個月治療,停藥後仍能改善, 減少復發機會。他提醒,四、五十歲中年女性好發「持續性姿勢– 知覺性頭暈」,建議減少生活壓力,多補充富血清素食物,如: 亞麻仁油、維他命B群;保持規律生活作息與開朗個性, 搭配認知行為治療與前庭復健運動,就能有效降低暈感。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女子暈眩長達三年 診斷知覺性頭暈

一句話及時發現大腸癌 早期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

吳姓女子致函感謝礁溪衛生所護理師;宜蘭縣衛生局籲請民眾定期做大腸癌篩檢。(左圖/宜蘭縣衛生局提供、右圖/陳木隆攝)

因為宜蘭縣礁溪鄉衛生所周護理師的一句「要不要順便做一下糞便潛血檢查」,讓該鄉吳姓女子及時檢查發現第1期大腸癌,目前已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而且不須化療,只要定期追蹤。吳女特別寫信向該所表達感恩之意。宜蘭縣衛生局籲請,有潛血反應還沒有進一步確診的民眾,儘速完成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耽誤了治療黃金期。

 

吳姓女子在寄給衛生所周護理師的感謝信函中指出:「礁溪鄉衛生所護理師熱心的一句邀約,所以接受了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就中獎了!因無任何不適與症狀,且忙於工作就不以為意,還好衛生所持續的電話關心並協助轉介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時發現第1期大腸癌,目前已完成手術治療,所幸不需化療,只需定期追蹤,再次感謝礁溪鄉衛生所……。」

 

宜蘭縣衛生局指出,大腸癌跟慢性病一樣,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民眾千萬別誤信有症狀才有病。在縣內各醫療院所、衛生所去年共有2萬8千多人完成糞便潛血檢查,其中1,644人有潛血反應,有1,282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瘜肉(癌前病變)者734人,顯示每2個潛血反應就有1人有瘜肉,另又發現大腸癌48人。

 

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大腸癌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仍有超過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有5千多人死於大腸癌,宜蘭縣1年大腸癌的發生人數近300人,平均不到2天(30個小時)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

 

衛生局長徐迺維表示,大腸癌好發年齡在50歲以後,預防大腸癌,除了平常要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與規律運動外,更重要的是定期篩檢。呼籲有潛血反應還沒有進一步確診的民眾,儘速完成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耽誤了治療黃金期,目前早期大腸癌治癒率高達90%以上。

 

目前政府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大腸癌篩檢,採用(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安全、簡單又準確,而且不受飲食影響,民眾可多加利用。縣內除了各大醫院、衛生所,還有46家診所也提供了篩檢服務,只需持健保卡前往即可領取採便管在家採檢,簡易又方便。糞便潛血檢查各醫事機構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或電話諮詢。

廣告連結─更多網站https://www.ilshb.gov.tw/

諮詢專線:03-9352722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一句話及時發現大腸癌 早期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

《醫美自立證書》林立 非專科醫師開刀風險增

《醫美自立證書》林立 非專科醫師開刀風險增

台灣醫美診所林立,愛美人士也經常從網路資訊來找醫師,但專家提醒,許多診所號稱有專家、名醫等詞彙吸引消費者前往,混淆視聽,或是網站中放了許多「微整形專科證書」等看似專業,事實上衛福部並沒有這種專科,呼籲有整型醫美需求的朋友務必多加留意。

 

想變得更美、有魅力,許多人習慣上網求資訊、找醫師,但魔鬼可是藏在細節裡。由於台灣醫美商機無限,許多醫師紛紛進軍整形醫美,造成非專科醫師開刀,衍生許多醫療糾紛的現象。

 

名醫就是整形醫師?專家提醒,可別被坊間琳瑯滿目的稱謂封號,或是醫美診所牆上掛著醫師眾多微整形、美顏專科證書所迷惑。因為法律規定,除了衛福部所公布的23個專科,其他名稱都不能自立專科。

 

要安心整形美容,醫師呼籲民眾可以先上衛福部查詢系統與學會網站,查詢醫師是否具備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資格,不要只留意診所廣告資訊,才能保障整形安全。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醫美自立證書》林立 非專科醫師開刀風險增

抗生素治療後拉肚子 可能是「困難梭菌」感染

80歲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的阿嬤,因發燒住成大醫院檢查治療,血液培養顯示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合併有骨髓炎,經住院抗生素治療後改善,出院後在門診追蹤感染現象亦持續進步,患者卻開始出現腹瀉情形,糞便檢查證實為困難梭菌感染,於是針對此菌投藥,症狀才痊癒,但仍持續留意是否復發。

 

成大醫院感染科李明吉醫師表示,屬厭氧性革蘭氏陽性桿菌的困難梭菌,可經由口腔進入腸胃道中移生,因正常人體腸道內有其他菌的競爭與抑制,所以鮮少造成不適。但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會造成腸道的其他正常菌叢減少,使困難梭菌在大腸內大量繁殖,因個人免疫力不同及菌株毒性不同,造成有些人成為無症狀的帶菌者,有些卻發病出現症狀,近年來,困難梭菌感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值得臨床醫師及民眾共同重視。

 

感染困難梭菌最常見的症狀為腹瀉,亦可能出現腹痛、發燒或偽膜性腸炎等現象,最嚴重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李明吉醫師提醒,感染困難梭菌,需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且在治療療程結束後,亦要留意是否症狀復發。根據文獻顯示,困難梭菌感染後的復發率高達15%~30%,若患者曾經復發,以後再復發機會更高達35-65%。

 

要預防困難梭菌的感染,平時應勤洗手,以常保手部衛生,困難梭菌在體外環境中可形成孢子體,對抗惡劣環境,而酒精無法消滅困難梭菌的孢子,反而是傳統洗手形式可藉由雙手摩擦及自來水沖滌移除手上的孢子。

 

李明吉醫師也提醒要具備正確抗生素的使用觀念,若有身體不適就醫時,千萬不可在未經醫療人員建議下自行取用抗生素;若有醫療需求服用抗生素時,則需遵循醫師指示用藥或停藥,以減少困難梭菌感染的風險。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抗生素治療後拉肚子 可能是「困難梭菌」感染

中醫調理改善肝腎功能 正確服用中藥回復腎功能指日可待

沈先生外型偏瘦,皮膚黑黑的,沒有什麼光澤,臉上帶有倦容。就診時表明:「腎臟科醫師說我腎衰竭已經進入第四期了!請問中醫是否有辦法改善?員生醫院中醫部林親怡主任查閱相關數據,沈先生腎衰竭確實達到第四期,並且有貧血、倦怠、蛋白尿等其他症狀出現。他為沈先生進行「望、聞、問、切」並且開藥診治。經過一兩個月的定期回診,追蹤腎功能回到第三期,貧血等症狀也大幅改善。

 

沈先生這樣藉由中醫門診治療腎功能的案例,並非少見。除了調理腎功能,也有治療肝指數過高、高血糖、高血壓、或痛風等慢性病的經驗。另一位江姓女士肝發炎指數偏高,即使長期服用標準處方的「保肝藥」,仍舊沒有起色。員生林親怡主任說道:「江阿姨第一次就診的時候很擔心,怕自己腎功能不太好,吃中藥會惡化。我只好重新矯正她的觀念——其實『吃中藥會傷害腎臟』的傳言,都已經過時了!我告訴她,這次治療除了照顧肝臟,也能同時改善腎功能,她才放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不但肝發炎指數回到正常值,腎功能果然也大幅改善。

 

中醫調理改善肝腎功能 正確服用中藥回復腎功能指日可待

 

主任林親怡表示:不管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不同的藥理作用,有的藥效較溫和,有的則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台灣已經於2003年公告禁用特定含馬兜鈴酸藥物,科學中藥的藥證也必須經過衛福部的「農藥、重金屬、黃麴毒素」等幾十項特定物質的檢驗,即使如此,外界對中藥的「獵巫行為」從來不曾少過。腎功能衰減的患者,只要「曾經」服用過中藥,就常被指稱是中藥造成的。

 

 

其實大部份民眾是未經醫師處方、自行吃錯體質、服用成藥或是來路不明的藥材,更或者是未經檢驗合格的中藥,才造成傷害。但因為都被統稱為「吃中藥」,導致很多人不敢前來中醫門診,非常可惜。林主任說:「正確導入中醫藥,可以節省很多醫療成本,」並嘆了口氣:「還好沈伯伯和江女士沒有被這樣的獵巫風氣誤導,才有今天的轉機。」事實上,為了安全服用中藥,反而更應該到中醫門診由合格中醫師診治,開立具有衛福部藥證的中藥,而不是「自己當醫師」!許多國際期刊證據顯示—只要正確服用中藥,並且定期回西醫門診追蹤,那回復正常的腎功能,是指日可待的。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中醫調理改善肝腎功能 正確服用中藥回復腎功能指日可待

新春聚餐 好朋友一起酒「逐」飯飽

每次農曆春節逢家庭朋友聚餐,老是碰到親友以不醉不歸、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理由勸酒,甚至說「喝一點酒沒關係」、「喝酒保護心血管」等說詞?不要再聽信這種過時的說法了,為了整體健康著想,不喝酒才是最好的選擇,好友相聚,一起酒「逐」飯飽才是上策。

 

小酌怡情?適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說法根本不存在

 

許多人誤以為喝點小酒可以保護心血管,但根據2018年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的研究顯示,飲酒是導致死亡或疾病的第7大危險因子,其致癌風險遠遠抵銷了保護心血管的效果,且喝越多風險越高;惟有不喝酒,才能避免各種因喝酒造成的危害。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調查報告也指出,全球每年超過300萬人因喝酒而死亡,包括事故傷害(28.7%)、消化性疾病(21.3%)、心血管疾病(19%)、傳染性疾病(12.9%)及癌症(12.6%)等,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5.3%,代表每20人就有1人因酒害而死亡;另外,喝酒還會導致200種以上的疾病,造成1億3,260萬人年損失(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

 

我國約有100萬人有暴飲情形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的結果,我國18歲以上的族群中,約有843萬喝酒人口,其中推估100萬人有暴飲情形。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暴飲」的定義,過去一個月只要一次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都算是「暴飲」,相當於4-5罐啤酒(5%,330毫升/罐)、1.3瓶保力達B/維士比(10%,600毫升/瓶)、0.8瓶紅酒(13.5%,750毫升/瓶)、0.6瓶米酒(22%,600毫升/瓶)、165毫升的威士忌(46%)、130毫升的58度高粱等。暴飲除了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導致傷亡、誤判風險情況、失去自制力外,長期下來健康風險也會提高;如果希望健康長長久久,不喝酒才是最佳的養身方法。

 

在農曆春節期間,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大家宣導酒害觀念,在開心聚餐之餘,應避免勸酒或拼酒這類的情緒勒索,讓不喝酒的人可以放心拒酒,並落實「酒逐飯飽三妙招」,讓春節聚餐可以吃好、吃巧、吃健康。

 

第一招:酒品限量供應,敬酒改用白開水,就能千杯不醉。

 

第二招:上菜先上水果、蔬菜,改變飲食習慣,就從今夜起。

 

第三招:酒後不開車,安全平安回家。

 

※【台灣好新聞】提醒您 開(騎)車不喝酒 喝酒不開(騎)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的醫師

 

新春聚餐 好朋友一起酒「逐」飯飽

久站族留意!「下肢疼痛」恐潛藏重症風險物理治療師:3招可預防

久站久坐族最擔心腿上爆出醜醜的血管,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導致下肢靜脈栓塞甚至是肺動脈栓塞,嚴重時危及性命!物理治療師鄭融指出,久站久坐都會增加靜脈回流阻力,當長時間充血膨脹的靜脈疲乏鬆弛,即「靜脈曲張」,血液到此容易滯留形成血塊或血栓,若隨著血流塞住下肢靜脈,腿部會莫名脹痛變色,這時必須盡快送急診施打抗血栓藥物,否則血栓受血流推動回到心臟、進入肺循環造成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心肺衰竭,猝死風險高。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  兒童牙齒矯正

久站族留意!「下肢疼痛」恐潛藏重症風險物理治療師:3招可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