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還需要防晒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最近春雨君與朋友聊天的時候,發現幾個關於防晒的分歧:朋友A覺得防晒是一年四季的事情,就算是冬季陰天也要擦防晒霜,而且一直信奉“防晒指數越高防晒效果越好”的原則;朋友B則覺得有陽光的時候擦一下防晒霜就行了,防晒防晒,防的只是太陽光。

這兩種說法到底哪種正確?冬季防晒是否有必要?太陽光對我們的皮膚,真的百害而無一利嗎?

防晒=美白?

首先我們要明確防晒防的是什麼。一般來說,我們日常做的防晒工作,主要防的是紫外線,皮膚過量暴露在紫外線中會導致晒傷、眼睛傷害(如白內障)、肌膚老化(如增加皺紋)以及皮膚癌等。在2011年4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癌症的國際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

太陽輻射出的紫外線包括UVA、UVB、和UVC頻帶。地球的臭氧層阻絕了97-99%穿透大氣層的紫外線輻射。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98.7%是UVA(UVC和更高能的輻射會促成臭氧的生成,並且形成臭氧層)。

其中紫外線A(UVA)波長較長,波長介於320~400納米,可穿透雲層、玻璃進入室內及車內,可穿透至皮膚真皮層,會造成晒黑。紫外線B(UVB)波長居中,波長介於280~320納米,會被臭氧層所吸收,會引起晒傷及皮膚紅、腫、熱及痛,嚴重者還會起水泡或脫皮(類似燒燙傷之癥狀)。紫外線C(UVC)波長介於100~280納米,但由於200納米以下的波長為真空紫外線,故可被空氣吸收,只有少量會到達地球表面。

而我們在天氣預報中經常看到的紫外線指數,是指那一天中當太陽處於天空中最高點時實際紫外線輻射的強度,通常這發生在太陽正午的前後四個小時中。公共衛生組織建議人們在紫外線指數大於或等於3級時要採取措施保護自己(例如可以在皮膚上塗抹防晒霜或戴帽子)。

這個指數級別是無上限的,數值越大代表皮膚暴露在紫外線中的風險越大。指數為0在理論上存在,但事實上不大可能存在。根據中央氣象台提供的日常預報紫外線指數及防護建議,可進行日常出行參考↓

(圖源:中央氣象台)

需要注意的是,暴露在陽光中的傷害是在人的一生中不斷累積的。人們通常在26歲之前接受一生中的大部分陽光輻射,此時已經造成的皮膚損害可能會在老年誘發皮膚癌,但仍可以使用防晒霜降低皮膚癌的發生機率。研究显示皮膚癌通常在50或60年齡層出現,但近年來也有30歲左右的女性出現皮膚癌的狀況。

累積的暴露危險分別損害表皮(外層皮膚)和真皮(皮膚組織結構中較深層的皮膚),真皮層的損壞會改變結構成分,導致彈性纖維粗大並增多,膠原蛋白損害並退化,網狀纖維會沿真皮層而不是沿表皮與真皮連接處分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過度暴露在陽光下被廣泛認為是對皮膚,眼睛和免疫系統造成有害影響的根本原因。因此,防晒更多的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僅僅是美白作用。

冬季也需要防晒?

冬季氣溫低、日照時間短,人們都喜歡暖洋洋的太陽照在身上的感覺,而且由於冬季的日照並不強烈,很多人便覺得冬季不必進行防晒。事實上,人們感覺冬季的陽光強度低是光線不直射地面的緣故,並不是紫外線不強烈。

 

但相對於夏季來說,冬季的紫外線A(UVA)確實會稍弱一些,所以在選擇防晒霜的時候,可以不必選擇防護指數太高的產品,以免加重皮膚負擔。在國內和日本,PA值代表UVA的防護能力,是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於1996年提出的“UVA防止效果測定法標準”,其中PA值的“+”加號越多代表防護能力越強。

而我們常看到的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指太陽保護指數、防晒指數,這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於1978年提出的概念,用以衡量防晒品抵禦由紫外線B( UVB) 導致灼傷的有效程度。

具體來說,SPF指的是在同樣強度的太陽照射下,塗了防晒霜后被晒傷的程度,出現最小紅斑量和它所需要的強度比值。即皮膚抵禦UVB的時間倍數。比如原本你什麼也不塗,在陽光下暴露10分鐘后晒傷,抹上SPF15的防晒霜后,晒傷時間被拉長,需要150分鐘。但這隻是一個粗略的估計,其他因素(如皮膚類型、日照強度和所用防晒霜的量等)也會影響防晒效果。

一般來說,SPF15可以滿足基本通勤需求,而SPF25是推薦指數,SPF30則適用於紫外線較強的地區,SPF30以上適用於在陽光下長期暴露的人群。但不管防晒指數有多高,都無法阻擋100%的紫外線,而且阻擋功能和数字的倍數並不成正比。比如,若SPF15 能阻擋94%的紫外線,那麼SPF30的防晒霜則能阻擋97%的紫外線,而不是2倍於SPF15的紫外線。

冬季可以選擇SPF和PA指數相對較低、滋潤度較好的防晒霜,以適應冬季較為乾燥的氣候特點,避免皮膚缺水老化,同時減輕化妝品對皮膚的負擔。

另外,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紫外線輻射都存在,但晴天會多一些,並且空氣質量越好,紫外線越強。因此防晒不但是一年四季的工作,幾乎也是每天的工作(一整天窩在家裡不出門那就算了)。

防晒≠完全不曬太陽

很多人看完上面的內容后,可能會覺得既然太陽光的害處那麼多,那能不曬到就不要曬到。這樣想也是不對的,因為少量紫外線(波長在270-300納米之間)對於人體內維生素D的產生至關重要。

2017年5月1日,一篇發表於《美國骨科協會》的文章中指出,全球近10億人口正在面臨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慢性疾病,而這一切可能是由於防晒霜等帶來的日照不足。

研究人員指出,很多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吸收不良症、腎臟疾病、腹腔疾病等都與維生素D的缺乏相關。維生素D是一類脂溶性維他命,屬類固醇化合物,當身體暴露於陽光中時,就會產生維生素D,而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都存在着維生素D的受體。因此,它對於身體功能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調節細胞生長,神經肌肉,免疫功能的作用調節,以及減少炎症等。

那麼,如何在保護皮膚不被紫外線過度傷害的同時,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合成呢?

一般來說,一天只要暴露在陽光下10分鐘,人體自身即可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可以選擇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后的時段進行“曬太陽”,此時紫外線輻射偏低,陽光較柔和。

此外,也可以選擇每周2次,每次5至30分鐘的陽光時間,“並不需要去海邊躺好了沐浴陽光,只要手臂和腿暴露在陽光下,正常走路即可。”食物補充則可以選擇牛奶,穀物早餐和蘑菇類,都有助於維持正常的維生素D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窗戶玻璃能阻擋90%以上波長300nm以下的光線,隔着玻璃曬太陽會顯著影響皮膚合成維生素D。所以,想要有效“曬太陽”,不要偷懶躲在房間里,還需要走出房間到外面去。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劉瑋.抗皮膚衰老  先防晒[J].江蘇衛生保健,2019(03):44.

[2]人民網,中央氣象台20點發布的2007年08月21日紫外線指數預報,http://card.people.com.cn/forecast/exponentcast.jsp?expn=4

[3]中國氣象網,秋冬時節謹防光老化,2019-10-18,http://www.cma.gov.cn/kppd/kppdqxyr/kppdshqx/201910/t20191018_537783.html

[4]新浪科技,流言揭秘:防晒霜的SPF值不宜超過30,2015-05-25,http://tech.sina.com.cn/d/v/2015-05-25/doc-iavxeafs8057414.shtml

[5]Jerome JA. An Osteopathic Approach to Chronic Pain Management[J]. J Am Osteopath Assoc. 2017 May 1;117(5):306-314. doi: 10.7556/jaoa.2017.056.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其他文章推薦】

※ 80%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有的徵兆!

※找尋良醫,泌尿科推薦專科醫師,門診時間一覽表

隱適美透明牙套的五個優缺點分享  

※什麼情況該進行包皮手術?

紫錐花紫錐菊提高第一道免疫系統的防禦力!

※ 減肥天龍國,狂運動還不會瘦?